您好,欢迎访问九游国际娱乐官网! 分站:山东  ︳ 北京  ︳ 广东  ︳ 重庆  ︳ 大连  ︳ 江苏  ︳ 供应商招商  ︳ English
九游国际娱乐-数控行业领先者专为您的需求定制开始的数控设备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 17353833222 / 0635-2933222
热门关键词:

九游国际娱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九游国际娱乐    发布时间:2025-10-25 04:43:03

九游娱乐公司:

  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梧州市聚焦港产园联动,打造“东融”枢纽门户城市情况。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十四五”广西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习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的重大举措。2023年12月,习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充分的利用沿海沿江优势,全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的嘱托,把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发展,列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梧州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

  梧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和西江黄金水道的比较优势,全力实施“东融”战略。锚定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的奋斗目标,积极对接大湾区产业体系,主动拓展大湾区市场,建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推动梧州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地、交通畅联衔接地和休闲康养目的地,“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2024年全市经济年均增长6.5%,今年上半年GDP增长6.8%,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态势。

  “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强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梧州”的奋斗目标,持续实施工业振兴和产业攻坚行动。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和工业投资。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工业项目405个,其中投资超100亿元的超大型工业项目2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26个。“十四五”以来,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突破1700亿元,是梧州工业投资和大型工业项目开竣工最多的时期。2021年、2022年梧州市连续两年获评为自治区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市。

  二是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大做强,制定了《重点企业书记市长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百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行动,培育了金升铜业、翅冀新材料、金海不锈钢、永达集团、鑫峰集团5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4家企业进入“广西制造业非公有制企业100强”。坚持产业规划引领,制定实施《梧州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不锈钢)发展规划》《梧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推动再生材料延伸产业链。经过几年努力,梧州市不锈钢产品从黑皮延伸到热轧、酸洗、冷轧、制品等,规格实现了全覆盖。再生材料已涵盖铅、锌、铜、铝、金、银、不锈钢、塑料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再生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了“点废成金”的蝶变。全市有规上再生材料企业49家,产能达760万吨,2024年产值达633亿元。

  三是加快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制定出台《梧州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1+7系列文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初步形成了以再生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光伏电子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达163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8%。

  四是深入实施“制造业+AI”行动。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以小切口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制定了不锈钢、人工宝石、梧州六堡茶、建筑陶瓷等特色产业+AI行动计划。喜荟天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莫桑钻进行设计、切割、检测,生产效率提升了60%。弘毅新材料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建成了梧州市第一家“黑灯工厂”。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提高了公司制作效率,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十四五”以来,梧州市聚焦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工业产业呈现出结构优化、量质齐升、发展较快的良好态势。一是工业规模实现了量的突破,工业产值从2020年的113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855亿元,年均增长了12.7%,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二是规上工业公司数量从2020年的459家增加到2024年的670家,增长了46%。三是工业用电从2020年的59.4亿千瓦时增加到2024年的84.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3%。工业的迅速增加成为“十四五”梧州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西江是“两湾联动”的黄金水道,更是梧州经济的命脉。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将梧州港建设成为吞吐量超亿吨的西江内河大港,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创造便利的物流条件。

  一是修编《梧州港总体设计(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4年10月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了《规划》,重新核定了15个作业区的功能定位、27段港口货运岸线规划。

  二是加快推进梧州港赤水、塘源、平浪三大作业区码头泊位建设。2021年以来新增1000吨级以上泊位12个、3000吨级泊位10个。目前梧州港千吨级以上泊位达到了45个,千吨级泊位数量增长率达36.4%。

  三是构建“水公铁”多式联运交通网络体系。推进了洛湛铁路孔良站与赤水作业区、柳梧铁路梧州段等铁水联运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苍容高速、平岑高速、苍昭高速等连接大湾区的高速路网项目。完成了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的疏浚工程。开通了梧州至广州、香港等地的“五定班轮”货运航线。试运行防城港至梧州的货运专列。梧州港服务园区产业乃至大湾区和大西南市场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2021—2024年梧州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2%,2024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09亿吨,提前1年实现“亿吨大港”目标。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也快速提升,从2020年的1.5亿吨增加到2024年的2.24亿吨,年均增长10.4%,连续刷新国内天然河流船闸过货量纪录。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将梧州市增列为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园区是产业集聚、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园区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港口布局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推动了港产园一体发展。

  一是改革园区体制机制。2022年市委、市政府对市本级产业园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7个园区整并成3个工业园区,管理人员精简了50%,并重新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园区管理和服务质效显著提升。2023年在全区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中梧州获得第1名,梧州临港经济区获全区园区绩效考评第1名,2024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梧州临港经济区均获得全区园区绩效考评奖励。

  二是港口与园区结对服务。明确赤水作业区服务临港经济区,塘源作业区服务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平浪作业区服务不锈钢产业园区。据统计,赤水作业区承担了翅冀新材料公司70%的货物进出量。港园一体大大降低了园区企业物流成本,实现了园区、港口、产业的良性发展。2024年,三个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2年改革前增长27%,梧州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22%。

  三是突出园区主体强化“东融”招商。建立“1+1+3”联合招商体系,统筹打好“一把手”招商、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组合拳,在深圳成立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5名工作专员常态化驻点招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50%的投资和37%的规上工业公司均来自大湾区。不锈钢、陶瓷等全产业链从广东转移到不锈钢产业园区和陶瓷产业园区,梧州成为全国不锈钢重要基地和“南国新陶都”。

  西江生态治理和保护,是筑牢中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也是梧州对接和融入大湾区的具体行动。“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守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

  一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从严从实抓好中央、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森林覆盖率70.9%以上,连续25年稳居全区首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7%,排名全区第一;2021年以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三十名,粤桂两省(区)交界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连续四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

  二是纵深推进涉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污染等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全市累计排查发现涉重金属风险问题313个,目前已完成整改308个,整改完成率达98.4%。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排查问题整治总体完成率86.8%。

  三是建立跨地区“西江生态党建协作机制”。2022年,梧州市联合广州、佛山、珠海、肇庆、云浮等城市,13个职能部门、70家船舶码头企业,签订西江生态保护共建协议,先后解决一批船舶收污治污、码头雨污直排、航道拥堵等难点问题,以党建联建共建凝聚守护西江生态合力。

  回望“十四五”以来的工作,梧州市以立潮头、争上游的奋斗姿态,锚定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的奋斗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走出了一条园区主体、港航支撑、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夯实了推动梧州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下一步,梧州市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统筹建好政治生态、自然生态“两个生态”,持续唱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旋律,加快建好广西东大门,努力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更多梧州力量。

  堤上水上 同舟共济丨动力舟桥首次在南宁参与救援 在各部门联手下北大桥大堤隐患基本排除